【资料图】
这是一组拍摄于1931年的海南岛的老照片,是当时一位名叫萨克森的外国摄影师拍摄的。海南,别称琼州、琼崖,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雷州半岛相望,据古籍记载,先秦时期,海南岛及南海诸岛早已内属中原王朝,秦起,先后隶属于象郡、南越国、珠崖、儋耳。海南岛上壮丽的山河、神奇的原始森林,珍稀的热带动植物,旖旎的椰风海韵等自然景观,以及黎族苗族风土民情,使得海南一直就是南海上的一颗璀璨明珠。
1931年的海南,牵着两头水牛的放牛娃。海南的水牛圆圆的肚子、弯弯的长角、泥灰的皮色,显得水牛威猛大气。以前的牧童放牛时,喜欢骑着水牛,再吹一根横笛,太有意境了。
1931年的海南,当地人居住的茅草屋。黎族传统民居多是简陋的茅草房,造型很像船型,船型茅草屋以竹木扎架,用茅草覆盖,离地约半公尺左右。船型屋是千百年以来黎族文化的缩影和见证,被人们称之为“黎族的最后精神家园”。
1931年的海南,黎族人的茅草房。那时候的黎族人居住的房屋极不规则地散建在竹丛的围墙里边,村落里没有正规的道路,水牛要么圈在房屋的下层,要么就被圈在外面的小栅栏里。
1931年的海南,几个黎族妇女手里拿着黎族人特有的大蒲叶帽。因为海南的炎热阳光,当地的黎族人为了防晒,都喜欢戴这种硕大无比的蒲叶帽,但是他们有时也会戴较小的椰叶帽。
1931年的海南,一个农人正赶着一头水牛在水田里犁地。这个农人光着脊背,身上瘦骨嶙峋,可见那时的海南岛上的农人耕作之苦和生活的贫困。
1931年的海南,正在稻田里插秧的当地农人。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,这里长夏无冬,素来有“天然大温室”的美称,当地的水稻可以一年三熟。
1931年的海南,一个正在农田里劳作的黎族妇女,当时的黎族男女,在田间干活时背上都背着一个长圆筒形的竹篓,它主要是用来装收割用的工具,也用它来装他们在田里找到的能吃的东西。
1931年的海南白沙峒,一对黎族母女站在她们的茅草房前的合影,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,在传统黎族服饰中,黎族妇女常穿直领、无领、无纽对襟上衣,每当节日喜庆时,黎族姑娘身穿筒裙,衬以彩色头巾和绣边襟上衣,载歌载舞。